建筑垃圾市場——迷局未破 路在何方?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河南中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來源:河南中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時間:2023-02-10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建筑垃圾行業與生活垃圾焚燒行業有著極高的相似性,“吃進來”的是垃圾,“吐出去”的是產品,既能收取垃圾處理的費用,又能賺取產品銷售等收入,還能得到政府補貼,多方面收入保障項目盈利。理想很美好,但是現實中,建筑垃圾產業面臨的是垃圾量不足吃不飽、產品競爭力弱沒銷路、政府補貼遲遲不到手的困境,幾頭受阻的局面多年來沒有根本改善。
建筑垃圾市場——迷局未破 路在何方?
【概要描述】建筑垃圾行業與生活垃圾焚燒行業有著極高的相似性,“吃進來”的是垃圾,“吐出去”的是產品,既能收取垃圾處理的費用,又能賺取產品銷售等收入,還能得到政府補貼,多方面收入保障項目盈利。理想很美好,但是現實中,建筑垃圾產業面臨的是垃圾量不足吃不飽、產品競爭力弱沒銷路、政府補貼遲遲不到手的困境,幾頭受阻的局面多年來沒有根本改善。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河南中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來源:河南中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時間:2023-02-10
- 訪問量:0
導讀:2023年伊始,“十四五”已經進入中期,站在今天的節點上,回過頭將對30多個綠色環保細分領域進行全面復盤,行業就是其中之一。
困境:幾頭受阻的局面沒有根本改善
建筑垃圾行業與行業有著極高的相似性,“吃進來”的是垃圾,“吐出去”的是產品,既能收取垃圾處理的費用,又能賺取產品銷售等收入,還能得到政府補貼,多方面收入保障項目盈利。理想很美好,但是現實中,建筑垃圾產業面臨的是垃圾量不足吃不飽、產品競爭力弱沒銷路、政府補貼遲遲不到手的困境,幾頭受阻的局面多年來沒有根本改善。
來料受阻
在實際市場運營中,場在進料環節進場面臨兩個痛點,一是質量低,二是“吃不飽”。由于沒有相應的規定,一些施工隊選擇將鋼筋等高附加值產品自行利用或出售,將渣土、碎石,以及其他拆分難度高的低資源化價值的產品運往資源化處理場所。有時建筑垃圾中往往還會混雜生活垃圾或危廢,需要經過先期分類才能進行進一步處理。低質量的建筑垃圾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盡管都是特許經營,但是與生活垃圾焚燒項目不同的是,生活垃圾收集有專門的環衛企業,而且是政府為此支付成本,建筑垃圾的主要來料都是企業客戶,需要企業客戶自己支付清運和處置成本,其主動性自然差得多,來料問題的解決也面臨更大的困難。
銷售受阻
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銷售收入是另一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是目前銷售渠道沒有完全打開,多重因素造成了這種局面。
一、產品市場尚不完全成熟,標準缺失。
目前我國以建筑垃圾為原料的再生產品市場,包括再生磚、再生水泥、再生混凝土等仍不成熟。在標準上,資源化水平較高的城市,如上海,出臺了《上海市建筑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制定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塊(磚)技術要求》《工程填筑用裝修垃圾再生集料技術要求》等地方標準,但是國家層面并未出臺明確的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目錄,市面上也缺乏統一的再生產品標準。
二、產品本身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沒有統一的標準本身就已經是缺陷了,在價格上再生產品也沒有絕對優勢,我國普通建材市場目前仍供大于求,不像日本、美國等國家,它們的建材原材料儲量少、價格高,再生產品的價格優勢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筑企業選擇再生材料的意愿依然很低。
為了解決銷路的問題,部分特許經營項目中約定由政府采購來解決一部分產品銷售的問題,但這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市場終究還是一個更加市場化的市場,在生活垃圾焚燒項目中,政府可以為企業解決電力銷售的問題,但建筑垃圾處置項目則還是要靠產品爭氣,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
補貼受阻
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在過去主要依靠補貼進行運營。經過調查,辰于發現不同省市對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的補貼方式和價格也有所不同,按噸數、按建廠規模、按再生建材產品中建筑廢棄物的實際利用量等方式都有出現。
但補貼來源的政策風險比較大。受到新冠疫情、國際形勢、經濟大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地方政府財政支出難度加大。在當前擴內需,保消費且注重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產業補貼的情況下,針對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專項補貼力度或將減弱。類似2021年北京蘇家坨項目中,垃圾產生單位繳納30元,政府財政再補貼22.4元的情況或很難再出現。
事實上,大多省市針對建筑垃圾資源化補貼的具體政策多發布于2020年以前,這幾年并未有更新,失去補貼,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生存的壓力進一步增加。
轉機:行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依舊堅挺
雖然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面臨著各種挑戰,但建筑垃圾處置的需求并不是假需求,反而是較為剛性的需求,辰于認為,只要需求存在,行業就有發展起來的一天。從行業內在的發展動力來分析,我們堅信建筑垃圾市場長期向好的局面并沒有改變。
需求增長趨勢穩定
雖然受到多方面影響,中國房地產投資額增速及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不斷放緩,但根據住建部數據測算,我國2019年到2022年間的建筑垃圾產量整體仍呈上升趨勢。隨著防疫政策、房地產政策調整,新建、拆除和裝修等工作陸續開工,預計我國建筑垃圾產量將在2023年達到22億噸左右,并在未來幾年維持在這一水平。為了完成2030年建筑垃圾資源化率達到55%的目標,目前行業產能缺口仍超過千億元,市場潛在空間巨大。
循環經濟持續發展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循環經濟的組成部分之一,是我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30·60”等相關政策的出臺,循環經濟發展迎來契機,建筑垃圾行業也不例外。
一方面是來自政策的直接資金支持。建筑垃圾項目在實際運營中,可獲得有關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等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如2022年11月23日,上海市發改委公示了《上海市2022年度循環經濟發展和資源綜合利用專項扶持計劃》,其中有4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入選,總獲得專項資金6565.34萬元。
另一方面是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市場有望打開。地方政策正在推動再生磚和再生混凝土產品應用到我國市政相關建設當中。如河北省于2022年規定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中使用再生粗骨料、再生砌塊(磚)、再生瀝青混凝土等產品占同種類產品的比例不低于20%。2021年,河南洛陽也規定在政府性投資項目中再生產品替代天然砂石建材產品的比例不得少于30%。與此同時,我國天然砂石骨料資源短缺、價格高企的勢態長期持續,天然砂石骨料的市場占比逐步減小,再生產品有望打開銷路。
未來:破局還需時間、契機與創新
與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相比,做成一個建筑垃圾處置項目確實難度要大很多,然而“好事多磨”,行業的困難也終將給有能力的企業以機會。辰于認為,建筑垃圾行業未來破局,一方面可能還需要時間,價值鏈打通需要契機,一方面也需要行業自身不斷努力創新增強內功,才能讓黎明更快到來。
打通價值鏈需要契機
打通建筑垃圾的價值鏈,建筑垃圾項目才能具備生命力。企業在建筑垃圾的收集、處置、銷售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做好設計,抓住各種機會。
在收集環節,特許經營模式仍然是較為推薦的模式,由于建筑垃圾行業屬于社會公用行業,可采取特許經營模式運營項目,企業在政府授權的范圍內對建筑垃圾進行收集運輸,在來料上會更有保障。建筑垃圾偷運偷排等現象則需要企業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政府進一步加大宣傳和執法力度來共同解決。
在處置環節,企業應當對建筑垃圾進行低、中、高分級利用。建筑業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混凝土、磚、鋼材、木頭、以及玻璃、塑料等,其中金屬、塑料、木材等較容易回收利用,但需要合適的技術手段將金屬、木材、塑料等分離出來,而對其他建筑廢物的再生利用集中在對廢舊混凝土和廢舊磚瓦的再生利用上。適當的分級利用才能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在銷售環節,政府采購渠道和市場銷售渠道都非常重要。政府渠道上,企業應當與政府盡量達成采購協議,確保一部分銷售的穩定;市場渠道上,企業需緊跟客戶的需求,提供多種類再生產品,例如再生骨料類、再生墻體材料類、再生地磚、再生水工產品類等,滿足市場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環保企業與建筑類企業建立良好合作以打通價值鏈是一個可靠的思路。2020年4月,維爾利公司作為聯合體牽頭人與國投生態環境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體成員、上海建工七建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體成員組成的聯合體中標,項目收入來源包括垃圾產生者付費、資源化再生產品銷售收入、政府可行性缺口補貼付費(其中處理服務費66.5元/噸),此次合作綁定了國投的資金優勢,降低了融資成本,整合了維爾利多年的固廢項目運營經驗和上海建工的建設能力、工程資源,使項目落地運營更有把握。與建筑企業合作,也有利于未來打通來料和銷路渠道。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聯系方式
地址:鄭州市高新區冬青街7號
熱線:400-003-1277

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河南中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網站已支持IPv6
版權所有?河南中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網站已支持IPv6